每個人需要的"摯友"是幾個呢? 有人回答,就是朋友也沒多"摯"啦! 看來沒有好朋友的人生也可以被有朋友的人生取代? 或者當你謝天謝地安慰自己有幾個知心好友的時後,可能忽略另一種好友型態的可能。

男人之間的朋友可以在一百年不見之後,於某天偶然的相遇依然把酒言歡;那女人就可能會在一邊抱怨著怎麼這麼久沒聯絡的同時,心想該怎麼把這一堆事情條理清楚的說分明,然後花上三天三夜的時間展開唇槍舌彈,在最終章的結尾:佩服自己居然可以把芝麻蒜皮的小事講得一乾二淨^^

於是我開始想:男人之間互動不需要"語言"嗎? 或者說他們像阿凡達那樣每個人都有一個"usb"接頭,可以瞬間互通記憶。與其這樣說,不如說男人和女人的溝通型態完全不同。以前在男校的時後,三不五時就會看到一群男生聚集在一起:聊天,但仔細聽裡面的內容,會發現真正的溝通並不多,多半時間在互相「吐槽!」 年輕小夥子可能在每一句話上加一個"幹"當語助詞,老男人可能就是充斥著,吸菸 的動作來墊空檔、或是發出電視劇皇弟或員外才會發出來,聽起的超虛假 呵!呵!呵! 或 哈!哈!哈!適時會搭配拍肩的動作,沒有任何原因跟理由 @@

反觀我卻是一個 語言的動物,又人說自己 食字而生,我知道吃字是不會飽的,但是書寫和言說的重要性卻不減一分。

除了那個人,那個讓我明白自己被拒於千里之外的人。上課的一個同學,沒有惡意純屬好心的前來寒喧,除了問題過於細膩,比方說他問我 家裡在哪裡就算了,居然問到哪一條路哪一個地標@@ 心血來潮反問他:你也住那裡阿。回答居然是:沒有。也許很多人拿捏不好問題的深度,但更大的問題就是:你可能跟沒有要交這麼朋友的意思。

有些人不是不好,但在接觸的那一刻甚至之前,你就知道你們不會有什麼交集,在你想省去哈拉時間的當下,就會使他的問候變成進退兩難的多餘動作。記得某次的教師研習,對面的一個國文實習老師在指示下交換過彼此的姓名和學校之後,不是我誇張,之後我的每一個問題都像被銅牆鐵壁擋住一樣,傳不到他那裡@@ 和旁邊聊得不錯的英文老師實驗的結果,他還還玩笑說:都是你啦^^害我也被劃在界限外了~~

所有的反應和問句都被彈回來了,或者說都消失在空氣裡了~~ 當時我一頭霧水,現在漸漸明白,有些距離可能是你還沒看見,卻已經被某些「先見之明」的人所保持了。朋友裡,一個被只給女生三次邀約機會的裝可愛怪怪男纏身:

他的第一次邀約,一個本來就長的不太帥的男生,用食指指著嘟起嘴的下巴,嬰兒步加娃娃音的「可愛」模樣,相信吧~ 你想連二、三次都提前回絕。

是當我們都不斷被經驗洗腦而太努力經營人際關係的時後,是不是也該把適時「保持距離」經驗也累積一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LENS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