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心裡想:如果可以的話按你所說的那般改變主題,也沒有損失。這是我一貫的思維模式,順從老師的引導方向沒有太多捍衛心態。只是沒想到你們會如此堅持的開啟一場 腦力激盪。

於是最初連接到家庭觀念的房屋終於在你口中迸發一句 心靈的強度 時破冰,一句使我眼睛為之閃亮的嶄新思維,從有形且日新月異的科技住宅到標舉國力強度的摩天大廈,引導學生去想:人們最初需要的不外乎是一件遮蔽的建築體,一件有強度的外在形式;當外在的形式可能永遠都不會是你實際擁有的財產、或者你早已擁有太多,那麼心靈的強度呢?你有沒有可能是你自己的支柱,成為進一步遮蔽他人的房屋呢?

你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:我是我小孩的支柱。猶豫半秒:...加一個老公好了。再猶豫半秒^^

這真的不容易,人的一生中可以是多少人的 房屋。原本只求遮風避雨的房屋,何時又已經成為很多人終其一身追求的財產目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LENS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