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貴自重,而後人重之。有時候,會遇見那些人、經歷哪些事,回想起來總是莫名其妙,想從中理出一些頭緒,卻又教人充滿依戀與無奈。

在每天固定的行程裡:學習南管,從唱念到琵琶,社團間的老伯伯與婆婆媽媽彷彿將此視為一個信仰、一種人際的連繫、一份心靈的定所,他們固定時間來上課學習新知識,接觸年輕人時,總欣慰古老旋律後繼有人,再簡單不過的寒暄裡,好像經歷跨越年紀的薪火相傳般,沒想到這樣教科書的名詞,會如此具體的落實在身上。開春的第一堂課,我吃著他們帶來的草莓蛋糕與龜苓膏,突然深感這份如水清淡的相聚,有些許雋永又難以言喻的味道。

此時朋友,令我充滿難以言喻的思緒。雖然交通發達、互動工具增加,然而生活空間的隔閡總難免在彼次的互動裡留下痕跡,如果說空間如此,那生活階段的距離也亦然。出了社會的朋友,有各自的生活圈,如果不能用心傾聽,那相聚的尷尬還是似有若無的迴盪在其間。

有時會難過那些曾經的焦點都模糊去哪了?卻又無可奈何的依依不捨。難道曾經擁有的記憶都會片片凋零?所以我們都需要愛人變親人?而不是友情長存?

人說相聚相離都是緣分,該是相守的總不會分散。我希望這樣的相信都不假,重視的人事物都會再聚焦清晰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LENS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