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悲秋是中國文學的經典傳統,老師曾經說到:所以的古代詩人,如果來到今天的台灣,肯定都會每天被催稿!!因為台灣沒有春秋讓他傷悲,還四季如夏^^ 就是這樣一個曖昧的地方,連季節的溫度都曖昧的要仔細觀察。

亞熱帶的臺灣,與溫帶稿一點曖昧關係,只是最近新的消息越來越明顯,秋天涼爽宜人的天氣來了,此心不傷悲,到是讓人喜歡空氣中涼涼的風、微冷的空氣。文學院廣場的幼稚園小朋友來郊遊,只是一個空地就跑跳追逐的快樂;教室裡大學生、研究生和教授,隨著層級越高論文壓力越複雜的階段,從窗外看出去、從教室聽起來:吵來吵去的尖叫、跌倒,都格外可愛、甜蜜。

合懷念你。今天接到大學時後打工許久的同事兼學妹的信,在學校工作到畢業的日子三年半,最後幾個月幾乎每天都去上班,連教授都驚訝的的問我:怎麼每天都看到你,你是不是住在這邊啊@@ 離開之後就沒什麼回去,重回記憶似乎甜蜜的讓人覺得卻步,也希望自己能在未來過的更好。此時此刻,我不時懷念。是不是還像尖叫、跌到的小朋友那麼想長大?

個學期上學期,學校遊走很多青春傻楞的氣息,期待的宿營、煩惱的選課都把問題一年又一年的重寫,「上學期」是很多學生身分交換的新開始,都沒注意到這樣一個剛上大學的綺麗夢想,會開展在這個準備蕭瑟的季節。

如果說古代文人都在穩定卻日益凋敝的時空愁苦;那現代人卻早已用變動開展的欣欣向榮與秋天嬉戲。

懷念是咀嚼記憶的習慣,一年之末日漸走向繁忙,環境裡應該是繁華越來越少。時間像沙漏,在那交接的侷促間隙,飛快卻毫不起眼的下墜,等你回頭,楓葉都美麗了、消逝的都累積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LENS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