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8/13、14適逢農曆7/13、14,搭上學長的高速機車行經全是墳墓的無人道路,展開基隆兩天的中元祭田野調查,映像中的基隆都是連結姑丈家的大小事件,除此之外就是小時到廟口逛街和妹妹帶回來的營養三明治。

飛到基隆(學長的車速非常不凡)才知道原來小時候人小腿短的腳程,真的使我誤會廟口小吃街的長度;而美食節目的推薦也因人而異。不過貪吃如我還是吃了一堆東西@@午餐是豆簽羹、刑記鼎邊銼、泡泡冰;晚餐蚵仔煎、麵線羹、旗魚飯。

最使我覺得新奇的是鼎邊銼大戰,當你一踏進廟口中段的奠濟宮,就會有個刑記鼎邊銼的招財貓先生直視你的雙眼:兩位嘛!這邊坐。他帶著肯定命令句的口氣果然生意興隆,在他斜後方的吳記鼎邊銼完全輸了地利之便,而且招財貓先生是個努力不懈的人,不管你吃過沒有,他永遠都會再一次充滿肯定的命令你。原本以為他是店裡固定的門面,心理擔心吳記的生意時發現,原來招財貓的位置是輪流的,一開始戴耳環皮膚黝黑的吊肩帶壯男,到了晚上換為中年叔叔,生意開始平分秋色,他當然就不是我心理的招財貓了~ 可惜的是只拍到店門,不過瞭解鼎邊銼的由來是在鍋邊淋上米漿,待凝刮片使其滑入鍋中而命名,也是收穫。下次有機會再拍刑記招財貓先生八。


整個中元祭從 老大公廟開龕門--宗親會迎斗燈--藝閣水燈頭遊行--放水燈-中正公園普渡 --跳鍾馗陣煞 幾個流程,在基隆還能看見各個姓氏因為血緣而凝聚的出資遊行,深感不容易與佩服,不過年齡的斷層與遊行主題的設計還是需要再強化。整體而言,基隆中元祭的系列活動成為文建會的重點地方發展活動,而盛會能吸引人潮,不僅凝聚同姓氏的互動更可看見法輪功、慈濟功德會、獅子會、地方公所與表演團體的參加,晚間的遊行包含各姓氏的水燈、藝閣造型,而各個表演團體放煙火、機車特技、鑼鼓陣、舞龍舞獅對伍長達了兩個多小時,足見參與的人潮。在觀光與文化的角度彌足珍貴。

這次的田調走訪

1.奠濟宮,在廟裡藝外邂逅一位楊姓服務員,無師自通的台語先生,倡導台語即是文言於是位大家作了一長串的示範,讓人由配服到想逃,不過在知識層面他的確是一位the other,解說隨便的台語是請裁、盛飯是置飯,還是令人對其另眼相看。

2.慶安宮,廟前的媽祖神像十分莊嚴美麗,殿內是各姓氏的造型斗燈。


3.城隍廟,廟公居然是一位輔大宗教所還在寫論文的碩士生,學以致用和學術上的介紹真是使我感到驚奇,沒想到一位年輕人會在主持廟祀的運作。

基隆市文化局的當代藝術展覽契合水燈遊行、而北管音樂在基隆分裂維得意堂、聚樂社的械鬥到傳承、司機大哥的老船長海產店鑑賞與東北角一遊、茂賢老師的「民俗風貌」,則為此次水燈之旅平添多則傳奇。整個放水燈活動在12點多落幕,一點多回到家,心理還記著基隆的小吃、廟宇恩怨、北管傳奇、燦爛藝閣、明滅水燈的足跡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LENS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